張家界民俗風情

圖騰崇拜(三)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08:18 來源:10forwardtheexperience.com 編輯:okzjj.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三、巴人圖騰轉(zhuǎn)換的原因
  巴人在廩君時期,為什么會舍棄遠祖蛇圖騰而改崇白虎呢?這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  其一,父系制代替母系制的必然產(chǎn)物。廩君蠻的時代,正是這一部族由母系制轉(zhuǎn)入父系制的時代?!逗鬂h書》說:廩君蠻“乃乘土船,從夷水至鹽陽。鹽水有神女,謂廩君日:‘此地廣大,魚鹽所出,愿留共居’。廩君不許。鹽神暮輒來取宿,旦即化為蟲,與諸蟲群飛,掩蔽日光,天地晦冥。積十余日,廩君思其便,因射殺之,天乃開明。”廩君拒絕鹽神的要求,鹽神以淫威相逼,正是父權(quán)制與母權(quán)制爭奪歷史舞臺的反映。廩君最終射殺鹽女,則表現(xiàn)出父權(quán)制對母權(quán)制的勝利。父權(quán)制代替母權(quán)制,必然帶來圖騰崇拜的變化,即由原來的母系圖騰變?yōu)楦赶祱D騰。恩格斯在研究印第安部落由母系制轉(zhuǎn)為父系制的情形時說:在肖尼人、邁阿米人和德拉韋人各部落中,已形成一種習俗,即用父系氏族的族姓之一來給子女取名字,用這種方法把他們列入父親的氏族,以便他們能繼承自己的父親。馬克思也說:借更改名稱以改變事物,乃是人類天賦的詭辯法!當直接利益十分沖動時,就尋找一個縫隙以便在傳統(tǒng)的范圍以內(nèi)打破傳統(tǒng)!由父系圖騰代替母系圖騰,也正是用改變名稱的方法來改變氏族的制度。這種道理,正適用于解釋廩君蠻以白虎圖騰取代巴蛇圖騰的緣由。在此,我們有必要考察一下兩種圖騰分別所屬的氏族系統(tǒng)。
  源于伏羲部落的巴人初民的蛇圖騰本是母系圖騰。首先,伏羲之時尚處于母系氏族社會,這從有關(guān)伏羲與女媧的傳說和祭禮中可以看出。據(jù)我國西南少數(shù)民族洪水神話說:伏羲與女媧本為兄妹,其時,人間遭遇洪水,僅存兄妹二人。為繁衍人類,在天神的授意下,伏羲與女媧成婚,再造人類。值得注意的是,幾乎西南所有民族的洪水神話,都十分突出地描繪了兄妹婚姻締結(jié)過程的曲折與艱難。伏羲向女媧求婚,女媧羞惱不已,多次嚴詞拒絕且故設(shè)難題,最后的允諾,也只是出于再造人類的考慮。這說明,伏羲之時,兄妹不能結(jié)成婚姻關(guān)系,已初步形成一種禁忌習俗。而這種禁忌習俗恰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標志之一。恩格斯說:由于出自同一個女祖先,后代的所有女性每一代都是姊妹。但是,這些姊妹的丈夫們,已經(jīng)不能是她們的兄弟。洪水神話反映的婚姻禁忌,表明伏羲部落尚處于母系氏族時期。清初陸次云《峒溪纖志》日:“苗人臘祭日報草。祭用巫,設(shè)女媧、伏羲位。”苗人祭祀,置女媧于伏羲之前,女媧地位明顯高于伏羲,也依稀可辨母權(quán)制社會的史影。伏羲既處于母系制時期,其蛇圖騰也應(yīng)屬母系。其次,蛇在古代中國人的文化語義上,具有象征女性、繁衍生命的意象,也本應(yīng)屬母系圖騰?!对?middot;小雅·斯干》日:“維虺維蛇,女子之祥。”有人指出:在古代和原始民族中,以蛇象征“地”、“繁殖力”、“女性”或“陰司”等等,是常見的。在神話傳說中,蛇與女性也往往有著難分難解的關(guān)系,如《白蛇傳》中的白娘子,就是由修煉成精的白蛇變化而成。時至今日,我們?nèi)匀话衙裁蓝廁v的女子比作美女蛇。蛇與女性的千年不解之緣,是由蛇圖騰的母系屬性決定的。
  我們再分析一下虎圖騰的屬系?;D騰源自虎氏族?;⑹献逅鶎冱S帝系統(tǒng)應(yīng)晚于太昊伏羲氏,已進入父系制時期了。古書中關(guān)于黃帝的傳說很多,可見其時代距今較近,其事跡還多能為后人所記憶。黃帝傳說主要有:用玉作兵器,造舟車弓矢,染五色衣裳,嫘祖(黃帝正妻)養(yǎng)蠶,倉頡造文字,大撓作干支,伶?zhèn)愔茦菲鞯鹊取倪@些傳說所反映的生產(chǎn)力發(fā)展水平來看,大致與恩格斯所描述的野蠻時代相符。恩格斯說:對偶婚制是與野蠻時代相適應(yīng)的。由此可知,黃帝之時已實行對偶婚,而對偶婚又是父系制的婚姻形式,說明黃帝部族已實行父系制?;D騰作為父系制黃帝系統(tǒng)的胞族虎氏族的圖騰,當屬父系無疑?!痘茨献?middot;天文訓(xùn)》莊逵吉注:“虎,土物也。”《太平御覽》作“陽獸”。《天文訓(xùn)》又將虎與龍(實為蛇)作陽陰對舉:“白虎在酉,蒼龍在辰。”虎在古時既被當作陽性之獸,也可見其作為圖騰必為父系?;D騰既屬父系,蛇圖騰既屬母系,廩君蠻為建立和鞏固父權(quán)統(tǒng)治,棄蛇從虎,則是勢所必然的了。
  其二,虎氏族圖騰文化強大的影響。在父系制與母系制的交替變更中,廩君蠻為什么偏偏選擇了虎圖騰來代替母系蛇圖騰呢?這與當時虎圖騰的強力沖擊是分不開的。原來,在廩君之前,崇虎之風便已蔓延昌熾?;D騰起源于黃帝軒轅氏族集團的虎方氏族。據(jù)《列子·黃帝》載:“黃帝與炎帝戰(zhàn)于阪泉之野,帥熊、羆、狼、豹、貙、虎為前驅(qū);鹛、鹖、鷹、鳶為旗幟。”又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也說:黃帝軒轅氏“教熊羆貔貅貙虎,以與炎帝戰(zhàn)于阪泉之野,三戰(zhàn)然后得其志”。熊、鼴、貔、貅、貙、虎乃各氏族圖騰標志,虎即為虎氏族的圖騰標志?;⑹献逶谮嫒蠼葜袨榍膀?qū)之一,可見其時力量已相當強大。在有關(guān)黃帝曾孫高辛氏的傳說中,也提到過虎氏族,據(jù)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載:“高辛氏有才子八人:伯奮、仲堪、叔獻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貍。”其中的伯虎,即為虎氏族部落酋長。楊寬《古史辨自序》說:“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貍或季羆,是始為歌舞,就是《堯典》上所謂‘百獸率舞’和《呂氏春秋·古樂篇》所說‘以致舞百獸’。”“百獸率舞”即各種以獸為圖騰的氏族聯(lián)合表演舞蹈。這些舞蹈當是以模仿各氏族獸圖騰為舞姿的,屬于宗教性舞蹈。這中間,也有虎氏族的虎舞?;⑽璞闶呛髞淼陌臀枘酥翑[手舞的原始形式。在巴渝舞和擺手舞中,都有虎動作的遺存?;⑹献寰媒?jīng)征戰(zhàn)和遷徙,足跡遍布我國中部、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(qū),在祖國大地留下了許許多多以虎為名稱的地名,廣為傳播了虎圖騰文化。直到現(xiàn)代,在彝、土家、納西、傈僳等民族中仍普遍存在著崇虎遺風。由此推測,虎圖騰文化在廩君之時便已聲名大噪,影響甚廣。這必然對廩君部落產(chǎn)生作用,誘使或迫使他們選擇虎作為新部落集團的圖騰。
  其三,與特殊的地理環(huán)境有關(guān)。人與自然環(huán)境的關(guān)系是決定圖騰物種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一定的自然環(huán)境往往使得原始氏族或部落產(chǎn)生與之相適應(yīng)的圖騰信仰。如靠近江河湖海的水族、京族崇拜龍;居住于多熊地區(qū)的鄂溫克族崇拜熊;生息在多石山區(qū)的白族則崇拜巨石等等。廩君蠻諸族當時所處的是一個多虎的環(huán)境,與虎打交道的機會很多,面對威武雄壯、跳躍長嘯的猛虎,容易產(chǎn)生敬畏和崇拜。
  巴人廩君蠻圖騰的轉(zhuǎn)換,有著多方面的原因,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(jié)果。其中占主導(dǎo)地位的因素應(yīng)是母系與父系制度的變更,這是蛇圖騰轉(zhuǎn)換的根本原因。而虎氏族圖騰文化的影響,則是轉(zhuǎn)換的外部條件,多虎的環(huán)境則是轉(zhuǎn)換的內(nèi)部條件。諸種因素的合力與交互作用,促成了巴人圖騰由蛇至虎的轉(zhuǎn)換。在某種意義上說,這種轉(zhuǎn)換對巴人不啻是一次鳳凰涅槃式的更生。從此以后,巴人的歷史與文化便逐漸染上了白虎圖騰的神奇色彩!
四、白虎圖騰對土家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影響
  白虎崇拜屬于原始圖騰文化。隨著土家族文明化進程的發(fā)展,這種原始圖騰文化雖已成末流之勢,但它對土家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影響卻依然代代未絕。
  首先,白虎圖騰文化造就了巴人及土家族獨具民族特色的物質(zhì)文化。從商周到秦漢的青銅器時代,巴人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,也制造了自己的青銅器。這些青銅器以虎作裝飾,體現(xiàn)了一個崇虎民族的特殊風貌。在土家族聚居的湘西,曾先后出土了一些青銅器,有劍、戈、斧、錞于、鐘、鐸、冼、壺等,分別屬于兵器、樂器和生活用具。其中,錞于的出土最引人注目。據(jù)初步統(tǒng)計,湘西地區(qū)出土錞于近50件。其中,大部分是虎紐錞于,也有少部分馬紐錞于。錞于是一種青銅樂器,演奏時與鼓相配?!吨芏Y·地官》日“以金錞和鼓”,鄭玄注云:“錞,錞于也。圓如碓頭,上大下小,樂作鳴之,與鼓相和。”錞于源于中原,傳到巴人地域后,巴人根據(jù)本民族的信仰,在餑于上加了虎形紐。這種虎形紐錞于,是巴人祭祖祭白虎時的樂器,所以在上面鑄有圖騰祖先白虎。巴人用虎紐錞于祭祖時,也是與鼓相配的。《蠻書》日:“巴人祭其祖,擊鼓而祭,白虎之后也。”虎紐錞于在湘鄂西、川東南一帶也有不少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地方,都曾是古代巴人錞動的地方,虎紐錞于應(yīng)是巴人的遺物。錞于除以虎為紐外,還有極少數(shù)以蛇為紐的,說明巴人初民的蛇圖騰崇拜仍在局部范圍殘存。湘西出土的巴人兵器中,有很多是以虎作裝飾的。其中有一種虎紋斑劍,劍身較長,劍葉上布滿虎斑形的紋飾,劍身莖處,鑄有虎紋。銅戈是一種既可以鉤,又可以啄的兵器,其后部有浮雕式的虎紋,虎頭怒目圓睜,猙獰可怖,勇猛非凡。巴人青銅器以其多姿多彩的虎雕虎紋,在中華民族青銅史上抹上了一筆絢麗的色彩。
  白虎圖騰還在土家族服飾上留下了印痕。如土家族兒童喜戴繡花的虎頭帽,喜穿繡有虎頭的虎頭鞋。虎頭帽,左右有一對耳朵,向前張豎著,帽正中,繡有“王”字。虎頭帽有保佑兒童健康成長的含義,兒童長至12歲才能免戴。這種習俗實質(zhì)上包含了對虎圖騰祖先的崇拜。
  建房屋,要在門柱上雕刻吞口——一種虎頭雕刻,用以驅(qū)邪鎮(zhèn)魔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土家人吃血豆腐的飲食習俗。在湘西的土家族,逢年過節(jié)或貴客駕臨,都要吃一種傳統(tǒng)菜肴——血豆腐。血豆腐系新鮮豆腐加一定比例的豬血制成。土家族歷史上曾以人血祭白虎,其祖先巴人又曾以人祠虎,皆因虎飲人血。土家族自認為是虎的后代,所以食血豆腐,這是保持虎裔血統(tǒng)或靈魂之意。當然,除去血豆腐的迷信色彩,再來品嘗這種菜肴,便會覺得它色、香、味俱全,是一種美味佳肴。
  其次,白虎圖騰文化產(chǎn)生了土家族獨特的舞蹈藝術(shù)。土家族地區(qū)至今仍流行的擺手舞,就是由祭白虎的虎舞幾經(jīng)演化而來。從白虎舞到擺手舞,大致經(jīng)過了由白虎舞而巴渝舞而擺手舞的過程。原始初民在祭祀圖騰時,多模擬圖騰動作跳舞,土家族祖先巴人應(yīng)曾有過類似的圖騰舞,其舞蹈動作主要是模仿白虎動作的。古人所說“百獸率舞”是指不同圖騰的氏族部落,模仿本民族動物圖騰的動作來跳舞,這種種圖騰舞蹈中,一定包括巴人先民的白虎舞。白虎舞后來發(fā)展成巴渝舞——一種戰(zhàn)舞,剛勁勇猛的舞姿成為震懾敵軍的武器。據(jù)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載:“閬中有渝水,賨民多居水左右,天性勁勇,初為漢前鋒陷陣,銳氣喜舞,帝善之,日:‘此武王伐紂之歌也’,乃令樂人習學之,今所謂巴渝舞也。”又《漢書·禮樂志》日:“巴俞鼓員三十六人。”顏師古注云:“巴,巴人也。俞,俞人也。當高祖初為漢王,得巴俞人,并黹捷善斗,與之定三秦滅楚,因存其武樂也。巴俞之樂因此始也……”巴渝舞作為一種戰(zhàn)舞,與白虎舞的精神應(yīng)是一脈相通的。巴渝舞還保留繼承了許多仿虎動作,而虎的動作又是適宜戰(zhàn)舞的。漢代以降,有關(guān)巴渝舞的記載屢見于書。至唐、宋年間,巴渝舞在民間演化成擺手舞。擺手舞還保留了巴渝舞的一部分戰(zhàn)舞特征,舞者打著龍旗,拿著土槍,做一系列軍事動作。擺手舞還保留承傳了原始白虎舞的一些舞蹈動作,如單擺、雙擺、回旋等動作。擺手舞充分表現(xiàn)了一個民族勁勇尚武的精神,而這種舞蹈的形式,又無不與遠古白虎圖騰崇拜的傳承密切相關(guān)。土家族的喪舞“跳喪兒嗬”也與白虎崇拜有關(guān)。這種舞蹈是用于祭祀亡靈的。在土家族地區(qū),老人去世,都要由鄉(xiāng)鄰為之跳喪兒嗬。堂屋里,放著已裝殮死者的棺材,棺前供有五谷雜糧,上插萬年青枝,并點有一盞長明燈,棺材左邊還有一牛皮大鼓。喪舞開始的信號是“通、通、通”幾聲三眼銃槍聲。隨后,一批又一批的人群進入堂屋開始跳喪舞。跳喪在一些地區(qū)十分流行,可謂“聽到喪鼓響,腳板就發(fā)癢”。每一輪喪舞只有兩三個人參加。一人站在棺材前左側(cè)擊鼓領(lǐng)唱,二人在棺前和著鼓點,邊唱邊舞。舞蹈動作主要有:繞臂穿行,相對擊掌,扭肩擦背,嘴觸地銜物,下蹲踮腳打旋,相互嬉戲等。這些動作被稱作:鳳凰展翅、犀牛望月、牛蹭癢、吃屎、燕兒銜泥、幺姑子姐篩籮、猛虎下山等。唱詞的主要內(nèi)容有:贊頌先民斬草為業(yè)、開辟疆域;歌唱農(nóng)桑漁獵生產(chǎn)勞動和生活瑣事;贊美圖騰祖先白虎;唱愛情故事;唱啞謎、猜謎,等等。既有傳統(tǒng)的唱詞,也有即興之作。從上述基本情況看,跳喪兒嗬不是哀舞,而是樂舞。顯而易見,它是遠古娛神歌舞的遺傳,其原始形態(tài)應(yīng)是祭祀白虎圖騰的白虎舞。就是這種舞,后來發(fā)展成巴渝舞。巴渝舞既可以用于作戰(zhàn),也可以用以祭禮。巴人的尚武精神使喪事與戰(zhàn)事同樣充滿昂揚、奮發(fā)的情調(diào)。《夔府圖經(jīng)》中說:“巴人尚武,擊鼓踏歌以興哀。”“父母初喪,鼙鼓以道哀,其歌必狂,其眾必跳,此乃檠瓠白虎之勇也。”古籍明確指出了跳喪舞的尚武精神。可見,由于遠古白虎圖騰文化的影響,土家族喪祭舞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情調(diào)。
  第三,白虎圖騰文化還直接形成了土家族一系列祭祀習俗。在土家族地區(qū),有不少廟宇都是祭祀向王天子(即為廩君)的,向王天子即是前文所述化虎而去之人。據(jù)《長陽縣志》說:向王就是廩君。“廩君有功于民,今施南、巴東、長陽等地,立廟而祀,土語訛相(巴務(wù)相)為向耳”。祭廩君,實際上是祭白虎的演變形式。作為一種遠古圖騰崇拜的余波,土家族人也有直接祭祀白虎的。一些地方,在堂屋的神龕上供奉著木雕的白虎或白虎牌位,其所謂“白虎當堂坐,白虎是家神”。人們稱供在家中的白虎為坐堂白虎。實際上,這只是人們想象中的白虎,神化的白虎,遠不是自然界的白虎可以比擬的。所以,當自然界真正的白虎光臨之際,人們又不免表現(xiàn)出葉公好龍之態(tài),頓生恐懼。有歌唱道:“白虎穿堂過,無災(zāi)必有禍。”坐堂白虎與穿堂白虎之區(qū)別在于,一個是人們崇拜的偶像,是高度幻想化或藝術(shù)化了的產(chǎn)物,或干脆說是一種尚武精神的物化;另一個則是真實的、客觀存在的白額或白斑白紋的自然界的猛虎。前一種“虎”之所以受人崇拜,是因為它是一種祖先英雄主義精神的象征;后一種白虎之所以使人們畏懼,是因為它直接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安全,所以土家族有趕白虎巫術(shù)儀式。土家族所祭祀氏族祖先神,也無不與虎圖騰有關(guān)。如八部大神,神話傳說他們是吃奶長大的。永順祭祀的老祖宗是兩個親兄弟,一個稱“銅老虎”,一個稱“鐵老虎”??梢?,在土家族中無論有多少氏族神,都不能超越白虎神。白虎神是土家至高無上的天神,各氏族神都是它的后裔子嗣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白虎神具有凝聚各氏族土家族人的作用?;⒌男蜗蟆⒒⒌木駶B透于土家族諸多民俗事象中。如結(jié)婚時,要在大方桌上鋪虎毯,用以祈求白虎祖宗保佑子嗣綿綿不絕。作法事、跳擺手舞,逢年過節(jié),都要披戴或鋪墊虎紋飾布,使用有虎形象的器具。
  由崇虎習俗又衍生出崇貓、敬貓習俗,因為貓與虎本屬一科,土家人稱虎為大貓子,在墻上既貼虎的畫像,也貼貓的畫像。土家傳說:從前貓是虎的師傅,貓見虎性情暴躁,常常傷害人畜,便留下了爬樹的技能沒有教老虎。老虎從貓那里學完各種技能,就要來傷害貓,貓一上樹,虎就沒有辦法了。這一種傳說表明土家人認為貓與虎是同類,所以土家人在崇虎的同時也崇貓敬貓。貓死了以后,不能隨便埋人土中,也不能丟棄野外,而是要用布或棕皮裹好,再縛上稻草,放在高高的樹上。崇貓習俗可以看做是虎圖騰崇拜的一種變異形式。
五、白虎圖騰傳說世代流傳
  隨著白虎圖騰崇拜及習俗在土家族地區(qū)長久而廣泛的傳播,有關(guān)白虎的種種傳說也不斷產(chǎn)生并傳承。這些傳說包含了白虎圖騰的某些觀念:
  1.白虎是土家人的保護神?!痘⒚綇R》傳說,一對青年男女成親了,成親當晚,土官來行使“初夜權(quán)”。姑娘借故溜出門,被老巴子(土家人稱老虎為老巴子)銜著帶到山上,避開了土官的欺辱。這對夫婦人到中年時,專門來到躲過劫難的那座山上,為老虎修了一座廟,以感謝護身之恩。那廟稱為“虎媒廟”,廟里供著石雕老虎,接受人間香火。由此可看出,白虎的護佑神職中已融入了保護弱者的內(nèi)容。
  隨著白虎圖騰與世俗倫理觀念的不斷融合,由白虎護佑神職又衍生出了懲惡揚善的功能?!秷髴?yīng)》這則傳說就表現(xiàn)了這種功能。傳說從前,有個柳員外,先與楊氏成婚,生一子名柳俊,后來楊氏病故,柳員外又娶王氏,生一子名柳橫。柳員外不幸中年病故。王氏為讓自己的兒子柳橫獨霸財產(chǎn),就與柳橫一起謀害柳俊,將柳俊推進了天坑。結(jié)果,柳俊為老虎所救。王氏唆使柳橫殺死了三只小虎,以泄心頭之恨。老虎見三個虎兒被害,知道是王氏與柳橫所為,遂上門復(fù)仇,終致王氏與柳橫命喪黃泉,而柳俊則得以繼承家產(chǎn)。在傳說中,老虎儼然是善惡報應(yīng)的主宰。
  2.人虎互化。這本是白虎圖騰最原始的意義,在土家族傳說中仍可見其殘痕,其中有人懷孕生下虎子的情節(jié),顯然是人虎互化的一種變異形式;還有虎食人而化人的情節(jié),則是比較原始的形態(tài)。前者如《孕虎》,說一對夫婦五十多歲了,尚未生子,就廣行善事以期得子。后來老婦果然懷孕,但不想十月懷胎之后卻生下一虎子。老夫婦十分痛苦,虎子離去。老夫不久去世。后虎子為獵人所獲,囚于籠中,老婦知是自己所生虎子,遂買回放生。自此以后,老婦門口經(jīng)常放有獵物。老婦生活日漸富足。老婦老死后,虎子為其安葬,守護墳?zāi)箶?shù)日后才離去。后者如《虎兒子》,講的是有個老婆婆和她的獨生子相依為命,一起生活。一天,兒子被一只老虎吃掉。老婆婆在屋前痛哭,哭訴自己從此失去依靠,生活無著,遂生輕生之念,正欲上吊,那只老虎前來解救,將她背回家中,對她說,老虎自己前身為人,一次在山林砍柴時,被一只老虎吃掉,所以今生自己變成虎,那只虎卻脫胎為人?,F(xiàn)在它找到了那個人就把他吃了。老虎還向老婦人請罪并請求她允許自己做她的兒子。從此,老婦人一直到去世,都在老虎的照料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。人虎互化傳說反映了圖騰崇拜所包含的人與圖騰動物有著血緣關(guān)系的古老觀念。
  此外,土家族地區(qū)還流傳著一些虎與人共同相處、相互幫助的傳說,其中也包含了遠古白虎圖騰崇拜的遺存文化因子。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上一篇:圖騰崇拜(二)
下一篇:土家禁忌
復(fù)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